top of page
  • Vivian Chen

「歡迎來到自由性別的世界」


幾個月前,一位男性朋友在東區一家知名服飾店,拿了一件女裝的衣服,和店員說,


「我想要買這一件。」


「可是這是女裝呦。」


這是他得到的回答。 店員的回答讓他遲疑了一下,便回答了,


「我知道啊。」

店員也愣了一會,才默默去拿衣服。


 

雖然台灣也許比起其他亞洲國家相較之下,已經算是開放,但這種狀況在台灣並不罕見。


可能是因為在藝術學校看多了大家不同風格的穿著,對於任何打扮都算是習以為常。但每當遇到這種狀況時,才會想起,台灣就算對於性別取向越來越開放,但對性別流動(gender-fluid)、多元性穿著的包容,仍然是有待加強的。


photo from: VOGUE Taiwan


因此,在看到 Vogue Taiwan 11月封面時,嚇到了。

在八月VOGUE Taiwan 主辦的Z世代高峰會結束時 (也是要慢慢有時間再來整理),大家忙著找AHA的Henry、奧美的演講著、Youtuber 反正我很閒、甚至在現場的網紅們。而我,目標明確,和我朋友兩人,就衝著一個人而去,孫怡。


其實想的不多,也沒有合照的打算(比起合照還是更想要跟他工作)。主要只是想要和他說一下,身為讀者對於改版後VOGUE的歡喜。那時,他回了說請好好期待接下來的幾個月,會有更多更有趣的主題。

而我沒想到,是這麼大的驚喜。


 

about the editor:

從去年聽到新的VOGUE Taiwan總編為孫怡時,我便開始好奇,她的來頭到底多大,也處於疑惑。畢竟,在這之前,我對於VOGUE Taiwan的視覺、排版、藝術指導方面是沒有太多好評的。

對於大家說孫怡的家世背景大有來頭的資訊,我並不在乎。但稍微查了一下,除了合我胃口的生活概念店Sunset ,以及,她曾經就讀於加州藝術學院 (Cal Arts)。也許加州藝術學院在台灣沒有其他藝術學校的知名度,但對於比較偏向於平面、視覺傳達、動畫等方面來說,算是美國最頂尖、也是最難進的學校之一。周遭許多非常優秀的朋友們也都一一被這學校拒絕了。


 

Gender Fluidity,性別流動,與中性穿搭 (Gender Neutral),是截然不同的東西。而要如何用視覺去呈現這個在台灣還沒被重視的話題,我覺得是有難度的。


在講VOGUE Taiwan的照片之前,想先來講有關Gender Fluidity (性別流動)的話題。

notes:

首先,得先來講幾個看似有相同意思、但必須要知道他們的不同的幾個關鍵字。


SEX 生理性別

這個應該滿容易懂的,指的就是每個人生出來時的生理性別。


GENDER 社會性別/性別認同

和生理性別不一樣,是每個人對自己的性別認同。無論每個人的生理性別為何,這是每個人對於自己性別的認知,也並不是只有男、或女這麼單純。同時,也會有跨性別、無性別、非二元性別的、第三性別等等等。


所以在國外的藝術大學上學前(平均來說藝術學校的學生對於自己的性別意識想法比綜合大學要強烈一些),大家自我介紹時,大家得先說明自己的性別認同為何。(His / Her / They)


GENDER NEUTRAL 性別中立

Gender Neutral直接的翻譯為性別中立,但在時尚產業裡,一個 “Gender Neutral” 的品牌為設計較於中性的品牌。同時也代表,在衣服的尺碼、版型、顏色、剪裁等設計細節,都是以男性與女性都能接受的範圍去做選擇。簡單來說,就是生理男性和生理女性都可以穿的衣服,也是大部分所謂的 “unisex”。

GENDER FLUIDITY 性別流動

與Gender Neutral不一樣,Gender Fluidity 並不是讓大家去穿上中性的服飾,而是性別流動,也就是說,沒有所謂給「男生穿的衣服」或是「女生穿的衣服」。流動性是存在的,無論是讓生理男性穿著大眾所為的「女裝」,或著生理女性穿著大眾所為的「男裝」。


 

性別中立與性別流動可以說是截然不同的東西,但包括賣家也經常把這倆個東西畫成等號,以至於把沒有任何曲線、或 oversized 的衣服與「性別友善」劃上等號。

但其實這些東西對於許多 LGBTQ+ 的人並不一定是友善的,例如對於變性與跨性別者來說,只設計看似「中性」的衣服,經常就變成了大地色系、及灰色等比較沒有衝突性的顏色。


的確是模糊了所謂「男裝」與「女裝」的定義,但是每個人的個性也會在這些所謂「中性」的衣服中喪失。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並不是真的對於不同性別認同的人的接納,在許多現在品牌「中性」的方法,只是去平凡化大家的穿著。


還有些品牌,尤其在快速時尚品牌 (fashion fashion brands,如H&M, Zara等) 裡,雖然出了許多中性版型的衣服款式,但卻還是把商品歸類在「男裝」或是「女裝」裡面。也因如此,對於那些對性別意識無法輕易從「男」或「女」去選擇的客人來說,要在消費時,在「男性」或「女性」之間做出選擇,仍然是一種困擾。


經常,這些沒有衝突性的衣服、分配在一個性別區域的服飾,也並不真是不同性別認同的人所想要的。而是,在與他們生理性別不同的衣服選擇中,不用去煩惱選擇的衣服被分類在哪個性別裡,並且找到尺寸、版型、顏色、款式都能符合他們所想要的的衣服。


 


從1920年代 Coco Chanel 推出了 "garçonne look"、西裝、褲裝等當時認知為男性的服飾 ,讓女人脫離了不舒適的馬甲、帶來不便的裙裝,到後來1960年代Yves Saint Laurent 經典的吸菸裝 (Le Smoking),西洋服裝史中,女性的服裝是跟著社會和政治的影響一直在改變的。


女性的穿著經過長時間的奮戰、爭論才達到了今天的自由選擇。到現今,我們對於穿著女性穿oversized的西裝外套、西裝褲、打領帶等被分類為所謂「男性的穿著」早已習以為常。甚至,大家現在穿著西裝的女性的印象已經轉變成精明幹練、獨立的工作女強人了。


但是,對於男性穿著大家印象中所謂「女性的穿著」,蕾絲、洋裝、短裙、印花、珍珠等元素,反倒是不常見的事情。甚至,如果在街上看到「女性化打扮」的男生,大眾會以不理解、異樣的眼光去看待他。


所以,到底有何不同,讓至今看到生理男性穿戴著女裝、配戴著女性化的配飾時,要收到眾人遲疑地眼光?


長久以來,時尚的確是增強了大家對性別的刻板印象之認知,最廣人為之的例子為深藍色、灰色、黑色等顏色更常出現於男裝,而粉色、紅色等更常適用於女裝。但如前面所說,在經過這麼長久的服裝改革之後,時尚不再應該帶給大家對於錯誤的刻板印象了,而是讓我們抒發自己,穿著適合自己、使自己開心的衣服。


 

2019年波士頓美術館 (Boston Museum of Art) 展出了 “Gender Binding in Fashion” 展覽,講述了近年100年性別與時尚關聯的歷史、以及發展。


從中,可以看到長久之前的生理男性、女性所穿著的樣貌,至今,漸漸模糊的男女裝界線。該展覽展出了許多知名、以及在不同年代裡最具有開創性的設計師作品,其中包括了 Rad Hourani, Jean Paul Gaultier, Alessandro Michele, Palomo, Rei Kawakubo等。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仍然是展覽門口的那套衣服,同時也是展覽宣傳封面的衣服,Alessandro Trincone 在2017春夏 “Annodami” 系列的一件裙子。這件裙子曾在2016時,給饒舌歌手 Young Thug 在他的唱片封面上穿過。有興趣的話可以看博物館簡介。 (點我)



 

所幸,現今對於性別平等的議題,已經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許多品牌正在模糊長久以來在時尚裡「男性化」與「女性化」的界線,突破所有對性別在時尚的刻板印象,並打破所有男裝、或女裝兩種選擇的看法。

包括在 Parsons 服裝設計大四的課程,學生在畢業展選擇做Collection時,從以前讓學生從 「男裝」和「女裝」選擇,到現在在不少的「男裝」和「女裝」之外,提供許多給「任何性別」設計的課程。

也有一些知名品牌開始製作 “gender fluid” 的系列。以下為幾個最知名及最成功的案例:



1. Maison Margiela

John Galliano 在Maison Margiela 的衣服,無論是否分了男裝、女裝,都以非常無性別的設計而出名。尤其在2018年John Galliano Maison Margiela 2018秋冬男裝Ready-To-Wear (RTW)的時候算是Margiela 步入無性別的關鍵。


「 Y世代與Z世代的人們正在幫我們重新定義我們對男性化與女性化的看法,」Galliano在發表巴黎時裝週時曾說道。


「我對於把衣服標籤至「男裝」和「女裝」感到不適,雌雄同體(androgynous) 這個詞也不再是我字典裡的詞彙了。我不喜歡那些侷限我們的詞彙。我有時會說 男女通用 (unisex),但有其他的詞嗎?難道就不能單純稱他們為衣服嗎?」而之後,在 Galliano 的帶領之下,Maison Margiela 也開始製作 Co-ed collection,也確認了每一件衣服都完全是所謂的 “unisex”。

(photo from: Dazed Digital)



2. Thom Browne

Thom Browne 一直以來就沒有遵守傳統時尚對於性別的想法。許多年前,他就已經讓男生穿Thom Browne 經典的百折裙等所謂「女裝」的元素。但之前,仍然看得出 Thom Browne 在男裝與女裝上細微的分別。


直到2020秋冬系列公佈前,Thom Browne 確定和許多品牌一樣加入了 Co-ed collection 的行列。


每個模特都戴著長頸鹿、大象、豬、馬等動物頭套,毫無讓人去分別性別的機會。每個模特也毫無分別、不分生理性別,都穿著相同的 「Thom Browne 制服」,包含了披風、西裝褲、百褶裙、長裙、牛津襯衫、領帶等經典 Thom Browne 元素。


在整個系列裡,看不出「男裝」與「女裝」的差別。在觀賞其秀時,也並不會成為考慮的問題。整個系列模糊化了對於性別的界線,也提升了 Thom Browne 不遵守時尚對於性別的傳統規則到一個不同境界。

(photo from: Vogue Runway)



3. Gucci

GUCCI 算是最為知名在引領性別流動的品牌,無論是在鮮豔色彩的西裝、印花、絲綢襯衫、刺繡等細節,Alessandro Michele 正帶領著高端品牌重新定義時尚對於性別的界線。


近年來,Gucci 為許多引領性別意識的明星們愛穿的品牌,包括12月刊VOGUE US 的封面,Harry Styles 作為史上第一個 VOGUE封面的男模,便穿著Gucci Runway的長裙。


而不久前,Gucci也發佈了 首個無性別系列 “GUCCI MX”。而其系列的所有形象拍攝都娉請「中性模特」,Gucci 稱為雌雄同體 (androgynous) 的模特。(雖然這算是高端品牌中非常創新的一步,但是Gucci 目前所聘用的中性模特都為極瘦的,有點過於呈現大家對非二元性別的刻板印象。希望未來能看到更多元性的模特兒選擇。)



4. Rick Owens

打從2002年紐約時裝周出道時,Rick Owens 便一直透過他的設計去展現性別流動。無論模特兒的生理性別為何,任何人都能穿著披風、不對稱外套、至大腿長度的外套。Rick Owens 曾經在訪談裡面提到,

「我並不了解為什麼這世代的人覺得他們發明了性別流動,在70年代的人們展現的強多了。」












(photo from: Getty Images)



5. Telfar

(photo from: British Vogue)


2017年 CFDA/Vogue Fashion Fund Award的贏家,紐約獨立品牌 Telfar 設計師Telfar Clemens 從 2002 開始便是做中性的設計。而在2005 年創立自己的品牌後,也一直努力在時尚產業中建造性別包容的環境,而這也是他品牌的座右銘:「這不是只給你 - 這是給所有人的。」從不分性別的衣服到模特兒的選擇,Telfar 努力呈現出沒有去追逐常規性別規範。


6. Eckhaus Latta

(photo from: Dazed Digital)


受到Dover Street Market, Galeries Lafayette, Net-A-Porter, SSENSE愛戴的紐約品牌Eckhaus Latta,自品牌在2011年開創以來就有著無性別的定位。除了包容性別認知,Eckhaus Latta 的衣服提供給所有不同自我認知、種族、身材更多的選擇。而這也是品牌創始人Mike Eckhaus 和 Zoe Latta 想看到的。

notes:

除此之外,還有非常多例子,包括Art School London, Pleats Please Issey Miyake, Calvin Klein (Raf Simons 時期), Louis Vuitton (by Nicolas Ghesquière)等。

 

最後,再切回 VOGUE Taiwan 11月刊的 Gender Fluid 封面故事。

(photo from: VOGUE Taiwan)


讓男生穿上雪紡紗、荷葉邊、蕾絲、碎花洋裝等女裝常用的衣服元素,是在討論性別流動時,第一個會想到的搭配。在翻開雜誌之前,我擔心的,就是怕詮釋這主題時,選擇的搭配會是那些很好預測的單品。那便會讓一個如此重要、有趣的拍攝變的無趣又沒心意。

所幸,我所擔心的事情並沒有發生。無論是整個拍攝的策劃、攝影、穿搭、模特,都是非常令人驚豔的。

(photo from: VOGUE Taiwan)


這次的封面合作了英國的攝影團隊及造型,可想而知,融入了非常多英國當地的新銳品牌,包含了 Simone Rocha 、 Molly Goddard 、Richard Quinn、Preen,同時都是在台灣仍然不算知名的品牌。他們的衣服具有實驗性、有趣、高調、卻不過分。


而模特也做了加分的作用。這也是我最欣賞孫怡的地方之一,拿掉VOGUE Taiwan以往找當紅明星偶像來當封面,而是純粹的,用表現力最強的專業模特來訴說封面故事。而這幾個月下來,就能明顯地偶像明星與模特表現力的差別。


無論是文化故事、科技結合、年紀、環保、及現在的無性別限制議題,每一刊封面,都是一般偶像明星的表現張力無法輕易去成功表達的。包括這次的模特兒 Chen Xue 和 Yura,在無性別限制的衣服中,除了有點戲劇性的方式去呈現衣服的個性、表現無性別限制中的親暱,我最喜歡的,是在這些看似親暱姿勢中的面無表情,好像呈現了另一種自信的態度。

在前面 Letter from Editor 中,孫怡點出了一個戲劇化的小彩蛋。或許沒有很多人讀到,但是,在照片中,模特的背後為英國傳統的鄉間別墅。在當前如此具有爭議性與討論度的話題背後,配著以後古老的傳統建築,是個多麽有趣的反差。


另外,還有一段 Letter from Editor 中,孫怡說的很好,但在翻譯之中,有點模糊掉了原本的意思。 (我的翻譯估計也不會多好)「模特兒Yura和 Chen Xue 自然的傳達了完美的表演,無論他們是兄妹、情侶、閨蜜,有一件事是確定的 - 那就是,他們的身上的衣服,是設計給「他」還是「她」的,並不在他們選擇日常搭配的原因之中。而透過攝影師Agata的掌鏡,這件事是多麽的理所當然。」


在現實世界裡,在每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日子裡,沒有時尚作為遮蔽,人們是否有足夠的包容和勇氣?」

- VOGUE Taiwan


而這便是時尚能做的事,它曾經讓大家感到受限,但它也能賦予人們自由。只希望,在這性別意識更受到重視的年代,透過時尚,大家能給予大家更多的勇氣與自信。




參考文章:

Comments


arrowhome.png
bottom of page